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美国餐馆的堂食生意也陆续恢复,虽然仍对客容量有严格限制,但起码给民众提供了重新坐进餐馆、享受美食和服务的机会。业者们都感叹「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为打造安全卫生的用餐环境积极做准备,顾客则在量体温、戴口罩的「入场仪式」后,于餐桌保持社交距离、或以隔板遮挡的「距离美」中,迎来特殊时期、前所未有的用餐体验。
▼点我看四家餐厅堂食新招▼
(影音来源:世界新闻网何卓贤)问卷/可追踪确诊顾客
华人聚居的纽约市法拉盛「金皇庭」大酒楼早就备妥要给顾客填写的问卷,门前竖起体温测量仪、摆放好干洗手液和消毒剂,画分不同的入口、出口、点餐区、取餐区,并贴上了醒目的箭头和文字提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餐桌全部拉开、保持至少6呎的社交距离,之前可以容纳600人的大厅现在缩减到150人,且为了控制人流,原本配有十张椅子的大餐桌,均已将椅子减少到八张甚至更少。
桌布和餐具都是一次性的,每批客人使用完后马上换掉,并及时清洁和消毒。每张餐桌都摆放了干洗手液,方便客人随时取用。服务员上菜必须戴上口罩和手套,后厨的员工在处理菜品时也要戴口罩和手套,从源头上保障食物的安全和卫生。
业者陈善庄表示,早在启动户外用餐时,就一直按堂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比如每桌的顾客要有一个人代表,填写调查问卷、回答是否有任何新冠肺炎症状等问题,并留下联系方式,万一出现确诊病例可以有效追踪。堂食开放后,为了方便管控人流、避免交叉感染,除了外卖的点餐区和取餐区做了画分之外,连堂食的入口和出口也特别分开。
隔板/屏风美观又安全
因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餐桌之间保持社交距离是重中之重。「江南」作为主打融合菜、汇聚中国各大菜系经典代表的餐馆,在做好为员工和客人量体温、登记联系方式、配备一次性餐具、每桌摆放干洗手液、勤为餐桌消毒、厨房保持清洁卫生等基本防疫措施之外,还特别在餐桌之间安装了极具中国风、古色古香的隔断。
「虽然政府没有强制要求用隔断,我们的桌子也都已经拉开了相当的距离,但还是想在中间隔一下,为顾客创造更多的安全感」。经理刘Leo介绍,终于等到堂食获允的这一天,不管对商家、还是民众来说,都可谓是期盼已久。室内目前虽然只能摆放四张桌子,但自开放堂食以来,想要在室内用餐的客人不断,接受度和户外用餐各占一半。
但他也理解疫情尚未过去,从居家避疫、仅能外卖,到开放户外用餐,再到如今允许堂食,每走一步都有一个心理上的适应阶段,作为服务业者,有责任和义务帮客人树立走进餐馆吃饭的信心,因此不惜从南韩定制、进口了与餐馆风格和谐统一的隔断,打造既安全、又舒适的用餐环境。
餐具/一次性确保卫生
原本以特色养生锅闻名的「牛火锅」,疫情爆发时,因为美东首个华人确诊病例、一家诊所的华裔医师助理曾到该店楼上的诊所问诊,给餐馆的经营蒙上巨大的阴影。关闭了两个多月后重开,必须通过外卖来维持经营,负责人林娉娉(Angela Lin)决定直接转型、告别火锅,做起了私房菜,并申请了户外用餐。
然而户外用餐设在街边,不仅伴有汽车尾气,还极易受自然和天气影响,「有次雨棚直接就坏掉了」,更有多次新闻报导一些地方的户外用餐区,因汽车冲上人行道、导致正在吃饭的客人被撞伤。对用餐环境有着高要求的林娉娉一直揪着心,「宁可不赚这点钱,也得让顾客放心吃」,她又叫停了户外用餐。在得知堂食获允后,决定再次回到室内做火锅,仅在外卖平台保留私房菜。
还是坚持所有的牛肉都和米其林星级牛排馆Peter Luger使用同一供货商,还是保留了以牛肉片成衣、为芭比娃娃加身的经典火锅配菜「芭比肉盘」,但硬体设施却和以往有巨大改变:所有的餐具和酱料碟都换成了一次性,漏勺被公筷替代,餐桌因为固定在地板上无法移动、所以隔桌而坐保持社交距离,通风更是经过了特别的设置和加强……「尽力打造舒适安全的用餐环境,客人比较放心、我自然也比较放心」。
做高档中餐逾20年的「Pearl East」,截至目前已经恢复堂食了三个多月,但还是要依靠外卖才能撑起70%至80%的生意。业者黄Cathy表示,刚开始恢复堂食时顾客还是非常犹豫,对走进餐馆吃饭并不放心,「疫情前每个周六都很忙,客人最多的时候有250人以上,现在顶多能接待90人」。
人流/预约制避免排队
尽管如此,黄Cathy还是带领餐馆上下严格防疫不松懈:每天早上给员工量体温,为餐馆做清洁和消毒,空调全部换了特别的滤网,也尽量把门打开让空气流通。服务生要戴口罩和手套,餐桌拉开至少6呎的社交距离,桌布仅能使用一次,餐具虽不是一次性的,但全都高温消毒,菜单改一次性、不重复使用。
除此之外,每名顾客进店必须戴口罩、量体温,「不量体温不能进,不戴口罩也不能进,除了吃东西时可以摘下来,在餐馆有任何走动都要戴口罩」,忘记戴口罩的客人,餐馆也会主动提供。堂食采取预约制,「餐桌提前安排好,不能有人流在门口排队等」,顾客和服务生互动的时间尽量减少,一方面顾客等上菜了才能摘口罩,另一方面也提醒服务生尽量站得离餐桌远一点。
在台湾学师范专业的黄Cathy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经营餐馆,来美国后,因为先生想投身餐馆业,两人便开起了自己的店面,一做就是20多年。她感慨这一次的疫情是她经历的「最大的坎」,原本打算农历新年之后重新装修餐馆,结果遇到疫情,只能暂时停业。后来开始恢复外卖,生意一点一点热络,「有时候晚上忙得都炒不出来」,但因为堂食有限,还是相应缩减了人力,之前负责堂食的九名服务生,如今已减少到周中三个、周末四个。
黄Cathy说,整体上「大家依然不敢出来吃饭」,不过必须要坚持开门,否则房租无法减免、「会负很多的债」。好在老顾客普遍都很捧场,目前仍能维持经营,但她还是非常担忧会有第二波疫情,「虽然对这家店有信心,可真的从没想过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包厢/泡泡屋意外暴红
「不二酒馆」的业者李飞,也是在正要着手装修、准备开业的时候遇到了疫情,外界都赞叹她有实力在如此特殊的时期还能开新店,「但我真不是有意为之、逆流而上,而是赶上了、没办法」,1月下旬刚签约就有疫情爆发,采购、装修工作全部停了下来。
作为全纽约市第一家的斗酒馆,李飞说,店里使用米酒、白酒等中式酒,加入花朵、水果、牛奶等味道,以「小分量、大数量」的形式上酒,最多的一套60杯、最少的也有十几杯,非常适合朋友之间聚会,大家无需共用任何东西,「一个人、一个杯子、一口酒,不会再拿第二遍」,满足了疫情期间顾客在卫生和安全方面的需求。
因为6月装修才获允复工,「错过了夏天做户外用餐最好的时候」,李飞在经营堂食业务的同时,也对户外用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设计了PVC透明胶板和布搭建的玻璃房和泡泡屋,每个玻璃房和泡泡屋都相当于一间独立的包厢,但又保暖和通风,并且有效阻隔了飞沫,既有隐私空间、又能安全放心。到了晚间,玻璃房和泡泡屋上装饰的彩灯点亮后,更显美轮美奂,营业不久就很快跃升成年轻人心中必去的打卡地。
客人在门口量体温后,即可入座室内或户外,但在用餐以前必须戴口罩,每张餐桌配备干洗手液,前台备有口罩,口罩若是丢了或者被污染了可以及时替换。店里还推出了无接触点餐,顾客可以用手机扫码、自行下单,尽量避免接触和交叉感染。因为酒杯的需求大,还特别购买了足够多的数量并增设了清洗的人手,确保大家喝得放心。
李飞表示,她非常乐见餐馆终于可以堂食,但对「客容量仅能有25%」这一设定感到困惑,且这一比率对餐馆来说确实很低,不会对生意有巨大帮助。另外,纽约市府目前规定堂食只能做到半夜12点,「如果已经严格限制了人数,11点、或者1点又有多大的区别?我理解应该是想让大家早回家,但对于我们这些做后半场生意的业者来说,12点真的有点早」。
政策/无细节引发疑虑
不少业者都认为25%的客容量设定得太低,陈善庄表示,目前只能是希望接下来疫情不会回温、确诊病例不会增加,设定的客容量标准才能放宽,「不然政府又要叫停堂食」。虽然仍有顾客对堂食感到担忧,「有客人来吃饭甚至自带筷子、杯子和碗,服务生端上热水后,客人还用热水把所有餐具烫一遍」,但起码迈出了这一步,将复工复产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于暂时不想开放堂食的餐馆,陈善庄建议可充分利用户外用餐的政策,并尽量根据现实情况和顾客需求调整菜单来多创收。比如「金皇庭」的晚餐,现在就减少到不到20个菜,做好做精,且添置了很多煲仔的包装,用配有盖子的煲仔盛菜,「现在天也凉了,不管是在室内、还是户外吃,都可以保温,在户外还能挡飞沫和灰尘」。
也有不少客人在过去几个月已经爱上了户外用餐,「打电话来预约,说希望订外面的位子,外面空气好」。陈善庄表示,目前政府已经推出了相关规定,允许户外用餐区设置取暖器,但尚没有具体的细节。还有业者担心,天气愈来愈冷,户外用餐区加强「密封性」后又变成了户外的「堂食区」,会不会受到25%的客容量限制。另外,取暖器的配备是否会有繁琐的审批程序,政府若派人各种严查,商家恐怕又会面临不菲的罚单。
但陈善庄说,大家虽有各自的忧虑,但也要理解政府的规章制度自然有道理和科学依据,「如果今天餐馆随便弄一弄,政府就让你通过检查或审核,明天万一出了问题谁负责?到时候麻烦的还是商家。」
简介:纽约情报站是汇集全美75万粉丝的公众平台。除了实时新闻、找工招工信息发布、app社区互动,更有微信公众号推文探店等。如果你投稿、爆料、活动策划、商务合作,或者想邀请我们去探店,请联系主编微信: nyinfor 或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