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生活吐槽] 在美国纽约生活到底是什么感觉?

[复制链接]
比我幸福 发表于 2017-5-28 16: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更可下载纽约情报站APP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没有生活在纽约的人回答一下 虽然遍地黄金下肯定有的是残骸,可是还是很想了解一下现在没有机会去的地方。 2015050714400376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6 显示全部楼层
562962837 发表于 2017-5-29 11: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玛格公主 发表于 2017-5-28 18:08
& p; f! |( b5 _2 x1 R8 j: w4 x7 [# \纽约像个刺猬,一想深入了解它就被刺到缩回。人人跟你保持安全距离,心情就像天气阴晴不定,忽冷忽热。奇葩 ...
7 O3 |2 Y& c8 E1 b  o- x8 h
纽约就是个俩极分化的地方,你能看到人性的罪恶。也能看到各种让你感动到痛哭流涕的文化。纽约拥有世界文化的一个地方 。也有我们餐饮者可以好好休息的角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花海寻梦 发表于 2017-6-1 13: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以前人常说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美国 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她就送他去美国因为那里是地狱
6 ]$ @; |6 {1 g9 Q0 N7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之语 发表于 2017-6-1 13: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我更喜欢国内的生活 但是生存空间美国还是比较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8884 发表于 2017-5-28 16: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关于现在的纽约,大家都已经说得很多了。最近正好看了Luc Sante 80年代写的《My Lost City》(我失去的城市)觉得蛮有趣,他写了一个超级不一样,满目疮痍的纽约,翻译一些片段到这儿,算是回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纽约生活到底是什么感觉”。& D7 c0 B$ f5 O9 _; ~% }) H& ]+ N
  J) x6 C! H) t: P) d
Luc说:脏!乱!差!别人说的什么美好、大城市都是幻想而已。3 R6 ]8 r7 E# n  y( i9 [

9 e8 l, ^8 J5 {6 f' Z4 [
我所住的纽约,是一个正在极速倒退的城市。而我和我的朋友们都露宿在碎片和坟墓之中。
0 J2 R% \/ E. y, p/ ~) W
大家可能在历史课上听过,美越战争1959年打响,直到七十年代才以美国失败告终。很多美国人觉得,这场战争本就不该发生,它是愚蠢甚至不道德、反人类的。又长又臭的战役,诱发了很多社会和经济问题,美国人民非常沮丧。屋漏偏逢连夜雨,纽约还在这时候遇上了财政危机,整个状态都糟糕极了。/ S$ F3 ^' ?' ~3 W2 N; g% H
沥青路面的缝隙里长着香椿树,街面到处都是积水,野兽回归城市。冬天,成群野狗聚集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广场取暖;坚尼街上,一幢五层楼的房子全部被鸽子占领;藤本植物绕着摩天大楼,菌类覆盖着时代广场。即使是白天,你也很难在曼哈顿看到什么人。除了市中心和金融区,其他街区尽是流浪汉、懒汉、妓女、乞丐、酒鬼,晚上回不去的人……
1978年,他和很多朋友一样,为了省钱从上西区搬到了下东区。他们还年轻,鲁莽地嘲笑嬉皮士,羞愧地回顾过去五年,对周边的其他历史几乎一无所知,不知道公共图书馆门上为什么刻着德文名字,也不知道在第四大街可以看到19世纪作曲家们的半身像。% k& s: ~1 D0 v# r  \7 ]5 G
我们周围充斥着残骸,却从没想到这些关着的剧院曾经也簇新过,辉煌过。经过一番清洁,我们的公寓设施高级而精美,但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这每个客厅都有的精致的带有铁铸底的缝纫桌是值得注意的。如果老年人没有留下继承人或遗嘱就过世,房东会直接把所有的东西都扔到路边,因为这可比叫卡车来搬便宜多了。我们也会去翻找一下唱片之类有趣的玩意儿,对原来美墨边境战役啦,1910-1920年时期的大混乱啦则没啥兴趣。周边很空旷,只要你愿意签约,房东就会给你免去一个月的租金。但就算这样空房率还是超过了50%。要是被抢劫了,我们会有点沾沾自喜,因为大家身上都没钱,瘾君子们——和十年后的大不一样——也不会再伤害你。不过防盗窗还是要装的,不然会不断遭遇入室盗窃。在A街东面,事情甚至更加糟糕。1978年,我都习惯了每晚的大火。火灾通常由被房东雇的纵火犯所放。其实这也是个很好做的决定:付房屋税,还是获得保险赔偿?烧焦的楼梯间,裂开的地板,没有亮光,入口由一楼墙壁上撕扯开的洞组成——一切都成了海洛因交易的心理需要。吸毒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你无聊,焦虑,绝望,自我厌恶或者你正好能接触到毒品。不过也的确有很多人就是来这儿寻欢作乐的,毒品就好比在夏威夷冲浪一样必须。对于那些在城里住久的人来说,丑恶卑劣都不足为奇,城市的大部分都很脏乱。如果这让你觉得不舒服,那就离开吧。卫生系统一旦罢工,废物便成堆地积起来,散发气味,装饰每一块街边的侧石。千万别指望谁家会有门童。这儿,也不会有太多的塑料袋,因为每天一把火就能解决问题。火灾这个壮观场景已从末日预言成了每日精彩,简直就像天气一样,有时我甚至觉得可以调解心情。两年之后,我和两位室友住到了百老汇101街。按电梯的,看门的都有,其他租客都是年纪稍大的欧洲犹太人,我们5间大房子的租金是400美元。在百老汇其他地方住的人要么不能进入主流社会,要么就是根本连刻板印象都没有。比如那些不幸的人,失去亲人的人,失业的,耽酒症患者,瘾君子,被释放出来的精神病人……对于他们而言,对于这条街上的大部分人而言-包括我们-纽约市唯一一个可以想象的家,唯一没有设置外表或行为障碍的地方。

% @: ^9 V2 c3 Y3 s这段写得挺触目惊心的,但是后面一段又有点让人感动。纽约又脏又乱,可是包容性很强,任何一个种族,任何一种职业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归属感。它很大,大得让贫穷、丑恶、富有和妖艳都不足为奇。. W1 w0 S' D6 l* ?# s* m
6 {( S; d2 I4 W4 p4 b
1977年,7月13日,纽约大停电发生了。
可参考…1977纽约大停电 - 收藏夹 - 知乎 这个回答写得很有趣。
6 f. V. W( T4 c" t/ w% R/ F7 K
& Q$ G. @$ G: E3 @, ]
这就像是决战时刻,所有外围的人都会抓住机会。抢劫的是那些美国模范,他们第一反应就是看看能不能得点消费品。他们对权力毫无企图,反正我认识的人里都没有。我们只是想让权力走开,有时候看起来好像的确权力已经被瓦解了。那些日子里,警察如果不是集体消失,就是近乎和蔼可亲,至少是对我们真实参与犯罪的可能性表示毫无兴趣。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吸着大麻从街上路过,然后突然发现他们刚刚路过了一群穿着制服的巡逻官,他们不可能对那些气味一无所知,但坚决忽略。小犯罪是不足为意的,非常普通的,滥用药物、偷东西都是小事。我们做着鼬鼠般的的工作,一方面是这些业余爱好实在令人着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懒惰征服了我们,这是这个时代的标志。这场革命被无限期滞后,因为我们过得太舒坦了。提醒你一下,我们仍然住在垃圾堆里,地板是斜的,墙壁用胶布粘在一起,窗框1912年就动不了了,隆冬天里暖气一停就是一个月。房东通常都是恶棍,最显而易见的有权者。
6 X) t* _) O# u0 N几乎没有房东会挨家挨户收房租了。但他们(有些人在大颈镇有宅邸)还是会在固定地点——衰朽的两室办公间——坐在一张二手金属桌子前打电话。不动产是买方市场,房屋主人锱铢必较,能不多给租户花的钱就绝不多花。你可以拖欠房租,因为把你赶出去不太合算,没人续约太麻烦,再不听话的租客也比没有租客好。
, H8 v( `6 f  d" B" @7 w9 ~1 i2 B
3 K( |, W, `9 m十九世纪早期就出现的对纽约道德,生活质量的怀疑在70年代到达了新的高度。大概总统也很希望这个城市直接去死吧。如果告诉美国其他城市的居民,你来自纽约,那他们恐怕会像看一个喝高了胡说八道的人一样看你。大大小小屏幕上的纽约,不管是虚构的小说或表面的新闻,总是模模糊糊由暴力、毒品、肮脏组成。& v1 e! I  d" d5 i

+ M4 Y. }% N1 c" C" G2 M$ }6 j  @70年代的纽约根本就不属于美国,它是一个离岸区间,没有商场,几乎没有连锁店,没有重生的基督徒被送到这里,没有高尔夫课,也没有什么分公司。

8 J; Y- W9 K- |事情在80年代开始发生改变。里根入主白宫后,以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重塑美国共和党,在内外政策上做了较大调整。对内,他改变了多年来美国政府沿袭“新政”的一套经济政策,奉行“里根经济学”,主张缩减政府规模和权力,减少税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地改变了美国经济长期“滞胀”的局面。对外,他一方面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大力扩充军备,利用美国科技优势,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使美国国防年度预算一度突破1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又积极与苏联进行谈判,他曾与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先后举行4次首脑会谈和会晤,并于1987年12月签署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大大化解了核大战的危机。
# Y' n- E0 i7 p" D+ Y& V对于作者而言,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跳蚤市场越来越兴盛,原来扔在路边都没人要的东西,现在都被收起来规规矩矩地摆开阵势卖了,街道一天天变得拥挤,空房率越来越低,房价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光鲜亮丽的东西。! h4 O8 W6 {7 F( h; p# L
  I% z4 F/ @' R! a
甚至有很多民间故事说,有人租下医院的检查床位,房东谋杀以低价签约的房客,或者干脆把他们锁在外面,扔掉他们的东西。
1 `3 f) |) L0 K
6 @% Q& g0 P$ r7 R9 W如今,一切都要抢占先机,纽约的房子老旧且不稳,但看中其地段的投机商们依然毫不怀疑地买下它们。总有一天这些房屋都会被夷为平地,为更高端的住宅单元让开道路。或许整个地区都会被重新建设。十年之内,我们这些人就会被遗忘,新的人会住进这片新的地方。我记得,波德莱尔提醒过,城市比人心更不可靠(the city changes faster than the human heart)! f7 R) s, M6 J9 I
5 s& {, M( \( {' k- G8 H/ s
大概以后的人们不必像我曾经那样,在冬天与整个松垮的窗玻璃为伴,不得不承受刺骨的寒风。我幻想着,未来,这些高楼也会一寸寸坍塌。不喜欢旧人的愤恨,嫉妒似的看待新鲜的人和事儿。但确实,抛却个人原因,我依然希望能纽约能预防已经开始凸显的遗忘症。; I% u& B1 @3 R; Q# N

, G% f7 p% n) H6 c6 T* G& n+ }出版《底层生活》的十年之后,这座城市的改变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房屋几乎没有改变,但我租不起任何一座先前租住过的公寓。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永远都在轨道之外的地方,现在也被繁荣殖民。当然了,地方史也不是完全消失了,它像调味品一样被保存下来,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酒吧招牌。经济会变坏,但是金钱从未丧失它的掌控力。纽约既不是奇幻城市,也不是一半废墟,它是一个脆弱的,过分拥挤的,焦虑的,半欺骗又过于人性化的地方,被我们不能预见的灾难所动摇着。
. |( g/ `7 y/ |  {& g8 P( _
2 i4 H% `% E* e4 O. @/ {我不住在纽约了,哪怕只是去那里我也会觉得有点困难,因为在我的回忆里,纽约街道充满了孤魂野鬼。

0 ?9 J5 p5 n3 t# n6 y( e% h7 H在最后,作者说:
+ P) k0 g" M5 p! F) J: T, O. z% }我并非生于纽约,大概也不会再搬回那里。它让我变得忧郁,但我仍然想说,纽约永远地改变了我,我的想象力困于纽约。而我将如身披疤痕一般携带着它给我的印记,无论发生什么,无论我是否喜欢,纽约都已宿命般成为了我的家。. }7 w" @: _% s: N9 ^. P% K
这段话看得非常感动,想到人们涌到纽约、北京、上海……不问出处地奋斗和挣扎。这些装载着梦想的城市对我们的到来和离开都显得过于淡定。大部分人的痕迹像一溜烟般迅速消散。可没有谁会是输家,这些冷酷又包容的地方永远地改变了我们,个中滋味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知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慕枫 发表于 2017-5-28 16: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纽约是一个关于感觉的城市。去纽约的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人生命中的不同的感觉就如同开关在切换一样简单地转换在你面前。比如你和说广东话的亲戚,从长岛开车到法拉盛的敦城海鲜酒楼吃个早茶。在敦城林林总总的服务员们,小推车们之间,听到嘈杂的广东话和潮汕话中夹杂几句普通话和英语,还有一眼就能分辨出的国内来的学生。! i9 T. K# y/ T; ]: l' {
   又比如在一个宁静的夏夜,你从第三大道第14街的Trader Joe's里买包红豆冰棍,然后沿着第三大道一路向南走,路上买一杯珍珠奶茶,再自己去AMC看个电影。* S+ d1 o0 X1 N/ X
    又或者在法拉盛中国城网吧打一夜单机真三国无双。. S1 u# \, c/ L/ V
    在圣诞夜自己坐地铁七号线回家。
0 L, m6 G# l. Q+ y    在Palladium里写一晚作业。
- C3 ^3 l( C/ p5 B5 W6 i    又或者是,送自己曾经最喜欢的人去JFK,第一航站楼,国航柜台,看着那显示屏上的“CA982”次航班,然后头也不回地从机场夺门而出。
; _# T9 q! C# r9 ~3 k& Q  i+ }2 }   我每次想到纽约的时候,总能朦胧地想起一个大雨倾盆的晚上,我去接在纽瓦克机场的爸爸妈妈,被堵在曼哈顿下城向新泽西方向的路上的时候,窗外的闪烁的红蓝色警灯,和警车上的NYPD四个字母,还有那种湿冷的夏雨和一支camel crush的情绪。" Z# Y& p/ o/ ~6 r
   纽约并不仅仅是曼哈顿,纽约是Brooklyn, Queens and Bronx。除了Yankees,纽约还有Mets,还有Brooklyn Nets。纽约就是Ruth Bader Ginsberg说,「你知道我和The Notorious B.I.G.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born and bred in Brooklyn New York.」
2 M* U9 _+ ?& i0 |/ Z: S   纽约没有遍地黄金,也没有残骸,有的就是人。
1 E# A; D8 O$ Y7 A  f, A) P* r7 G   真纽约:Woody Allen Revisits Brooklyn in 2011. 能翻墙的可以看。California就是个nuisance. I love garbage. I'm all into the garbage industry. --- Woody Allen
* c4 B# @5 S& [2 Y6 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T_myqmDZw0&t=365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绝对冷血 发表于 2017-5-28 16: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在纽约生活是什么感觉。 正好有朋友也问我这个,乘着zootopia大热映& ?5 p  {) H! L) E, M/ t# U9 H' K
Where anyone can be anything
, W5 ^  {, E' R. G4 @! ]  B纽约对于我来说是个温柔包容的城市,也是块巨大的精神春药。 它宠溺着在这里生活的人,纵容你成为任何你想要成为的样子,推着你做最好的你。这里对人没有定义,没有『正常』也没有『奇怪』。如果你想当一个『怪咖』就请成为最『怪』的那一种。被领域内最优秀的人包围,不只是能学到什么,更多的是你知道有一天你也能成为/超过他们。这样的可能性,在心中种下小火苗,不管以后走到哪儿内心都有小宇宙。) @3 F& f5 w+ o! u1 V
在这儿我成为了一个设计师,纽约让我从心底信了两句话,7 }( t% x( y" g
There is no limitation, F1 I; q9 y1 W! Q9 a
Do not ask for permission(并不是指违法犯罪的事儿)
7 ]- [$ f/ n  z从小的教育让我做任何事情总希望得到许可。在做之前必须要知道『它能做』,才会做。导致我刚开始的时候做project畏手畏脚,不愿意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儿。$ D) T5 ~0 K" ^: a  T7 x
纽约的多样性让『拓宽眼界』这四个字显得特别无力,这儿有比你想象中更大的世界。
7 I' h9 P7 l* }' k$ j$ Y% ?城市对人的改变是一丝丝渗透的,比起拉萨净化心灵的『朝圣』之旅。这里更能帮你找到你自己。/ O& L7 s5 K5 r) E1 X- W4 D
这里人走路的速度比公共汽车快,全身酸臭的homeless和打扮光鲜的高收入人可以出现在同一节地铁车厢。凌晨12点到2点的地铁一样拥挤。这里的人友善又暴躁,积极又萎靡,可怕又亲切。 0 u: l7 F$ X0 l! w/ y- L

: j1 |% m3 k3 \! ]Excuse me, I am sorry, No worries 能解决大多数的冲突。
* p/ B1 M  \. r. z
: V2 e2 h# ~2 Z( e& i$ S# e* I( A我是不是夸张了?管他呢 反正我喜欢这个地方, p7 V8 K4 X# r) O8 z; Z
我也只是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小小的一面。如果哪天有感触再继续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康华小区 发表于 2017-5-28 16: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一开始喜欢,后来讨厌。
, f# t0 J. H% {
' w8 w3 Y9 U/ Z$ H4 T喜欢的是这个城市浮夸的部分。讨厌的是慢慢能够融入这种浮夸以后,发现这个城市只有浮夸,其他的什么也没有。
1 X+ z6 m4 ^* p2 u
1 w/ o3 L+ ^; {+ `7 d3 ~( q披着一层金色的皮,里面是波普艺术夸张的色彩和媚俗的笑脸。
4 T. W" `5 W$ E6 U) F4 c4 z6 i
: W2 _% x2 K  R0 ^% L- s/ f这个城市是找不到清净之处的。在这里生活,身体会很爽快,但是灵魂总会有一个部分一直无法被填满。: I3 Q& V- ]! J1 C& _! {
3 U2 |3 }* V* A

8 D# k5 a( _% G5 U8 _MOMA里那幅镶着金边的梵高的《星空》,大概就是这个城市最讽刺的注解吧。
' `+ c- X! h0 n4 m' S, w2 A2 Q! Z+ |4 l5 e1 y5 K) T
一个饱受痛苦的灵魂,在身体趋近于死亡前,仍然伸手去够向那璀璨迷幻的星空。梵高那样的对于人世间的爱与失望,最后只化为虚名,在金色的相框里被世俗加冕。  a% t4 T8 Z# J6 t% h2 V9 t$ Q

( u( h  J" d/ V. H- V这到底是讽刺还是不讽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丫头骗子 发表于 2017-5-28 16: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记得有句很老的形容纽约的话,她不是美国,她就是纽约。* |" f- n2 T# N" A6 V% V
作为一个在纽约生活了12年的孩子,我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更愿意称自己为New Yorker,虽然我出生在Nashville,TN~- `( q7 k: Q. j* \3 {7 B3 T
纽约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可能是美国电影的影响,很多外国人来美国打拼的第一站就是纽约。去时代广场边上转一圈,来来往往的人中有色人种和白人的比例差不多。和西海岸相比,这里更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这是我最近刚学的,不知用在这里对不对)~4 Y' A, m9 @5 J4 L& i
我个人感觉,纽约是个很busy的城市,而且公寓周边的设施特别齐全。我住纽约的时候,周围有一个麦当劳一个Wendy家一个赛百味(步行距离五分钟),一个肯德基(步行距离十分钟),还有一个超市一个书店,基本上平时不用离家很远就可以解决一切生活问题。我现在住在杭州,家周围最近的超市也要开十分钟车,附近也没有什么连锁快餐店,这让我感觉不太方便(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住的比较偏)~
( \: H: D+ t2 t啊说起来在纽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家附近的一家甜甜圈坊。。。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最近记忆力衰退的节奏),就记得两个C开头的。。。现在吃不到了不开森!只能等放假回去多吃点了!' s" |4 M! x: O& a5 m
在纽约,我们学校会挂很多国旗。只要有来自这个国家的学生,学校就会在走廊上挂这个国家的国旗,最多的时候挂了三十多幅国旗。学校早餐是免费提供的,中午的饭菜有全素饭和荤素搭配饭,每天都不一样,基本上两周循环一次,好像两块多一份(美元),还有甜品卖,不过学校甜品卖的比外面贵,一个士力架冰淇淋要一块多。。。
  v; \. j' a7 a% C1 n感觉自己说了好多废话,及时收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纯妮 发表于 2017-5-28 16: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住在泽西,在纽约上班。# w4 e$ G! ^% C- P

& M; Q( ^. O- [2 d. p* G2 B每周必去K-town或者Chinatown或者Flushing改善伙食。
* A9 U4 y0 w) H: y8 i6 d! ~. K! p9 S
. q/ }4 ^8 B% _$ {0 u每年固定活动很多,从年初的跨年,一年两次的餐厅周,到地铁裸奔(误),各种神奇的诡异的活动都有。脸书上有神奇的各种活动小组,比如我同事加入的小组就是每个月去做一次义工之类的。" L$ k- @6 z/ V1 q' j

: v$ Q  t. c( e# z纽约给人的感觉是铁打的城市流水的金融民工(误),每年大批的小伙伴因为没有H1B回国,又有大批的小鲜肉加入到纽漂这个行列。2 {: o8 D& b- b( `' M

2 W* e3 ]9 k- U" J9 X还是挺想家的。# q) H# ^9 w5 l0 ?6 l. s) Q
5 p9 O( I! U6 B  U
周末要去打paintball, 打完了回来更。
" W& V9 z! y7 j& [- u6 u# `+ z5 R/ {' u% S, @0 j
BTW谁有什么周末推荐的户外活动。。。
0 y3 M2 y. G# @+ B# Y% {+ c! n) @' R, |& v) R
paintball 被凶残的美帝产熊孩子差点打哭了,不过也真的爽爆了。* @' t; K) X( e( X. b
# x6 \" R" M+ A6 L
___分割线___& \* `+ e. q  O  A/ G- L

  g/ S, u" E" f! p* _这次来安利几家NY的餐厅吧。(我真的没有接广告)
8 ~0 y0 O; F& g* B& j; F" ^1 V1, Nippon.
' {4 X; g9 N; x( a155 E 52nd St, New York, NY 10022
# |' G9 ~8 Q2 a! \$ h9 m' B很神奇的一家日料点。就我所知在nyc貌似只有这里能在可承受范围内(人均$150)吃到河豚刺身。
4 G- h. H$ t  ?$ I, Y4 e: P它家比较传奇的有鸭肉火锅和河豚刺身。. K& X, G4 z/ P" P
tt3XQZfeqftFxvtX.jpg
; E. g" q0 Q) h. ]6 M4 `% [# R8 |; c5 K
jq8Ll04dq0z20ygz.jpg 9 e9 r! e. F/ V2 ~
XkHqEEKccgoEJi19.jpg [此图是我自己拍的,版权所有]
$ E" E- [# K; u. _
/ Q5 B* O2 p" W  e2, Gyn-Kaku. S7 N+ y3 L, }, M, I/ d
这货我同事安利我好多次,尤其推荐东村那家的分店,据说它家的lunch special 简直是NYU学子们的心头爱。然而我每次都是周末去所以并没有体验过Lunch special。
/ b) n) `' ^! m& N# i然后,它家的dessert 有lady M的抹茶千层。
$ M1 v) t4 A/ P# e
+ \# E/ ]/ H" g0 T[此处应该有图,回家补]
2 t$ G# s8 b, y4 E0 u" p[此图是不我自己拍的,版权没有]
6 i$ Y. e: Z" r2 V
  s5 @( P" ]% z/ Y8 `3, MarkJoseph Steakhouse+ Q' X# M+ i& N% ]3 D8 q2 P
这个是上次餐厅周去吃的,离公司很近。据我同事(某CBC)安利,他家的牛排是非常正宗的美食牛排,餐厅周去吃的话相当超值。(所以我拔智齿之前又去回味了一下)& t. q1 |. ~* L1 o4 I% V
TF4pn2qynxnfXrn7.jpg [此图是我自己拍的,版权所有]( f5 P) Q# y+ p) t6 G' g: [7 }

$ l0 @( H. z, \( `7 Y1 K4, American Cut1 e4 k: u/ E) q% p  z% k8 q
这个餐厅依旧是我神秘的CBC同事安利的。他家的牛排和MarkJoseph相比,长相凶残了些,但是比起MJ,他家的牛排更加外焦里嫩(可能是皮过分焦所以凸现内部的嫩了)。而且开胃菜的Oyster十分美味。/ @8 f8 Z2 x" W& L& {# w9 T
+ _# |1 U! d' T& @9 s+ y
c9P3d0dB6DdMbnDo.jpg " S( ]& m# V" v  O6 k* [2 k
pOQ3454ccH849R04.jpg [此图是我自己拍的,版权所有]9 v# ?. ]" X; s- w) S) J

7 D$ u) K4 k! O' [( Y6 p/ r5, One if by land, two if by sea
2 D3 k* \6 `5 m8 L) R2 l5 `这家餐厅是我另外一个神秘同事推荐的,情人节那天带家属去的(其实是后一天去的,14号根本订不上。。。)。餐厅风景相当赞,还有一道据说很少有餐厅能做的Beef Wellington。做法大概是用面将牛排和佐料一起裹上,然后烤熟(?), 味道就保留在肉里了。味道很赞而且环境很好。推荐各位带妹子去吃。6 k' s4 B4 F& P2 N% ~" G
  w4 R5 @5 `, ~4 O! D
顺带吐槽一下自己,下面的第一张图片是他们家的鹅肝。鹅肝是生的,用酒泡着,按服务生的说法应该是鹅肝夹面包吃,然后我是先手斯了面包,然后就着烈酒吃的鹅肝。鲜则鲜矣,酒味太浓。: }# d0 H1 @+ u( ^* i" l/ J
sRqCbzZzRQH1VODv.jpg % p" f; G5 t; x) H) v. v
beef Wellington. v. J8 g. h( B' }
W10w1Ye31E00e00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千帝 发表于 2017-5-28 16: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E. B. White在here is New York中有一句话:这里是世界的首都
6 k% z  Y( P9 D, M4 \) Y# y4 ^呆过两年,也是这种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8ok 发表于 2017-5-28 16: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毕业之后就去了纽约,至今仍是我最喜欢的城市。论硬件不如上海新,各种新英格兰风格老房子,100年都是很正常的,所以蟑螂什么的必然是长期驻扎。论交通不如国内一线,地铁旧破慢,出了问题车站里连个服务人员都没。
. I2 a4 K- q' I! o# ~1 L+ n) X* o1 ]7 `, Q- k( E& _# ?7 o' w# H' m
当然这些细节问题都没能掩盖纽约战略大优势,包容。感受一下你走在曼哈顿,周围都是各种肤色各种混血的人,那个穿的很嘻哈的黑人是放假在玩的投行大佬,那个白人是欧洲来的游客,那个棕色的是印第安族人可能是个高中老师,那个白的不彻底的一开口说起了日语,而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习以为常,你并不因为你的肤色工作背景文化习俗与周围有任何的不同,因为这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才是常态。当一个地方的文化认可不同,人们就能在内心感受到选择的自由,才能追逐自己想要的。
) J& _6 G% r7 R
8 g0 P1 T. j' {体会:我在布鲁克林住地下室的时光比我在上海大高楼里住的快乐且爽快。! G) q/ d( i, _- B
本来想多写点,可是最近好忙啊,挖了坑又必须填,只好挑个主要的感受,有机会再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康华小区 发表于 2017-5-28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里是离梦想最近的地方,这里是世界最自由的地方;这里是最容易堕落的地方,这里是最容易失去自我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情报菜鸟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