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著名蛇头萍姐的故事:
, k4 y/ b- ` j7 D1 h, S
2 r1 a+ K& I& ^( {: S, E" J2 ^福建蛇头之母离世 百辆林肯挤爆纽约唐人街(转载)_国际观察1 g, k4 _) S+ S
5 Z. }0 n" H7 n" w: z$ P1 `
. U3 o- M) I6 A' y$ ` U. V2 l 5月23日周五,纽约,阴,轻雾。唐人街人头攒动。宝福殡仪馆门前聚集了上千名社区民众,肥球没有挤进去,只能站在殡仪馆的对面,等待郑翠萍遗体出殡的那一刻。2 E$ t- K5 k$ Q
8 W0 A3 n+ s7 e$ i! D
肥球已经10多个小时没有睡觉了,他昨天夜里刚刚从洛杉矶赶到纽约。1993年二十出头的肥球乘坐金色冒险号来到美国,在那次震惊全美的金色冒险号抢滩事件中,他一上岸就跑了,是少有的没有被警方抓进监狱的偷渡者。而郑翠萍是这次偷渡事件的主导者。3 X0 K" V( |" z; D: |; a/ v/ G! E" Q
3 d* v& `; A% \* {: h- ?! V “她是善良的女人,蛇头皇后、黑社会都是媒体乱报。”肥球是受过郑翠萍恩惠的福州移民之一,他初至美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靠在郑翠萍的店里打工赚钱。
2 j4 x0 i# q% U; {6 d
+ t: H6 D$ Y$ `; j& M3 j: e, c" k 在充满中国色彩的唐人街,65岁的郑翠萍的出殡传统而盛大。她的子女租了160辆黑色林肯车送别她的遗体。街道两旁,统一着装的福建华侨,每隔一段距离就奏响哀乐。/ P y1 j. u* l1 Z+ {
7 ~8 j1 U6 x7 G% U4 T) V 照片上,郑翠萍齐耳短发,身材矮胖,穿着普通的过膝长裙,和福州普通的家庭妇女没什么两样。然而正是这个女人建立了世界上最广泛也最复杂的偷渡网络。根据FBI的公开资料,“郑翠萍经营了一个庞大和获利丰厚的偷渡王国:起码帮助3千多福建偷渡客进入美国,收取偷渡费用4千多万美元。”/ G+ P1 y% o. V* n& ?2 x2 u+ c% l
0 ]' Q X1 {0 ~% P6 W2 \% H: b& A3 N- l
“她是唐人街的福建社区中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很难用一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论调去判断,她两者兼有。”《蛇头》的作者 Patrick Radden Keefe说。( H4 |# [; g8 y3 b# W
& v( J3 _$ q/ A0 g5 j) C& Q X 美国梦
6 o% P" K/ r; s3 k; p# b* h0 c/ Z3 t3 J) x) C5 r* Y
郑翠萍生长在福建福州亭江镇盛美村,这个位于闽江口的村庄多山靠海,人们从小就懂得如何出海捕鱼,寻找生存资源。- ~" h' \9 P6 X- D6 E' x* W
$ v4 S a7 i" G 郑翠萍15岁那一年,在香港远洋货轮做海员父亲郑济良筹划已久的计划成功了:等船停靠在纽约的港口上时,他从船上跳下来,趁着码头工人和搬运工人卸载货物的杂乱,偷偷滞留在美国。2 a0 ^* k# V9 g- n
' o2 X( B" Y$ F# ^/ I1 Z8 Q4 |) ` 此后,郑济良每隔几个月就向家里寄钱和信,告知家人自己在美国的情况。1977年,美国政府发现了郑济良,将他遣返回来。此时,他的女儿郑翠萍已为人妇,并且有了一个4岁大的女儿。: x+ y& x) s2 C1 x6 D- \
4 u3 m" d0 V0 `2 Y- r& S9 P
1973年,郑翠萍和家人离开生活了近30年的盛美村,全部搬到了香港居住,并在香港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在生意方面,郑翠萍有着天生的机警、灵活和对于数字的敏感。不多久,她在深圳开了一家服装工厂。
m! X9 M+ ?- ^6 q3 N' ]* s- c
+ z4 N2 ]( y4 @ 在香港的一帆风顺并不能阻挡郑翠萍去美国的信念,他的丈夫张亦德曾试图沿着岳父当年的路线坐上一艘香港的商船前往美国,但最终也以失败告终—两年以后,美国移民归化局将其拘捕并遣返回香港。3 Y2 k" o$ Q9 g9 x. \
) \' _& R: |8 s/ W2 W* F+ r
1981年6月,一对美国老夫妇到香港旅游,因在郑翠萍经营的商店购物而认识了这个怀揣美国梦的福建妈妈。这对夫妇同意以“保姆”身份帮助郑翠萍去美国。郑翠萍立刻前往香港的美国领事馆申请签证,虽然这个时候她已经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了。负责签证的官员问她:“你为什么愿意放弃在香港的一切去美国做一个保姆?”
\7 j) Q6 \" ]; U8 @* z5 t7 |' s$ a
; U' n" x) D; g! Z2 k: \" l “当我还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我就知道美国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在美国,人很容易生存,而且我会是一个优秀的保姆。”郑翠萍用蹩脚的英文回答,“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把我的孩子接到美国。”
- g* P0 q- z2 R/ q# x! F8 \2 @. P& s* C0 o2 S! k
家庭作坊式的偷渡
: ?2 D1 c1 H& j
/ G7 H4 w- A0 [4 U+ V9 _2 V4 u 1981年11月17日,在香港初成气候的郑翠萍放弃了与家人的安逸生活,途径阿拉斯加来到纽约。4 i) f7 M& v F* B% @. ~) \$ C
; U5 T3 O0 R8 \7 s* b! S
和无数怀揣美国梦的福州人一样,几乎不懂英文的郑翠萍前往唐人街。这里又称华埠,是曼哈顿华人聚居区,郑翠萍的父亲曾经在这里呆过。她迅速融入了当地的福建人社区,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
" e8 Z# W2 b' Z& L% l: U1 V8 i [! M0 D9 T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福州偷渡去美国的人开始增多,一些亲戚和朋友要求郑翠萍帮忙接应他们到美国。那个时候郑翠萍的偷渡生意还停留在家庭式作坊的模式,每次偷渡人数不超过10个,由郑翠萍和家人亲自接应。& k- H& P# B( Y. ?" ]
: k+ W; w8 M3 a* o 温玉辉便是早期通过郑翠萍来到美国的亭江人之一,他的妹夫经郑的帮忙进入美国。1984年温玉辉托人找到郑翠萍,郑答应了下来,要求温玉辉交纳1万8千美元佣金,并找到一个在美国的担保人确保温到达美国以后可以及时把佣金支付给郑翠萍。
/ s0 V% l, _) _4 ~% c' A: n, i0 `" A$ d8 }
早期郑翠萍的偷渡线路十分繁琐,但风险较低。温玉辉从福州前往香港。郑翠萍的姐姐接待了他,并带他购置衣物、基本生活用品,甚至带他理了个头发。: j8 [7 n7 h7 L3 c
- p6 j0 r0 I1 P- ?2 D
随后温被带到一个两室的公寓,温和其他的偷渡者住在一个房间,郑翠萍的弟弟郑美杨也接待了他们,一切妥善以后郑翠萍才出现。5 S; e$ K8 L5 H, _& n
) d' N+ O8 p+ n, p2 v
郑翠萍并不与偷渡者们寒暄,然而她的一举一动都清楚地告诉这个房间里面的人—她是决策者。随后郑翠萍告诉温玉辉他的妹夫至今拖欠佣金,在温的妹夫把钱还清之前,她不会送温去美国。
; q: @2 [$ [% N; c$ z: [2 n: l% ]5 e3 \# Q
温玉辉因此比同一批偷渡者晚了一个月才到达墨西哥—他的妹夫终于把拖欠郑的钱还清了。温在墨西哥见了郑翠萍一面,郑鼓励他和同去的人说:“这是你们旅程的最后一站,要有信心。”当温玉辉到达洛杉矶的时候,郑翠萍和丈夫迎接了他们,并发给每人一张前往纽约的机票。郑翠萍和丈夫坐在离温玉辉们很远的位置,防止偷渡者被抓。到达纽约以后,郑翠萍将其安置在一个公寓里面,给这些偷渡者的家属逐个打电话收取佣金,收到钱以后才可以离开。
2 N/ W/ f" v# N% x
. Z. d# Q/ ?* y/ A- e( z% T 温玉辉为了支付佣金欠了一身债,从早到晚不停做工赚钱。期间郑翠萍还介绍其去自己叔叔的一家外卖餐厅,温玉辉闲来无事便去郑翠萍的店里聊天。早年的郑翠萍和她的偷渡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联络。温玉辉后来也成为了一个蛇头,并因金色冒险号和郑翠萍产生了一连串的恩怨瓜葛。& N2 x1 W1 L# S7 a! B7 ~7 c) ^
u: g* M& A8 m+ Q1 w6 y' F 人口走私中心
2 q' _) T# t+ G+ E9 Z6 s; W+ j' c( c* g% \3 E
1980年代中后期,福建移民开始大批涌入美国,亭江镇有的村几乎走光了。那些通过非法途径来到美国打工的村民在积攒了一定储蓄以后,常常为寄钱回家的事烦恼。
4 t( F! p& b. ~% n3 c' K$ V; n' y v* y5 W" N
已经颇有名气的郑翠萍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她在福州、香港、纽约有广泛的人脉,更重要的一点是她在三地都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因此可以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自由兑换。需要寄钱回家的华人只需把美元送到郑翠萍手中,留下亲属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两三天后中国的家人就能收到郑派人送去的钱。郑翠萍每单则收取3%的佣金。
+ u0 `4 h, o( j. [% u
# |$ b3 b* \3 D& Z 这给郑翠萍带来大笔的收入,每年经其手从美国汇钱回中国的金额高达数百万美元,随后的几年这个数字呈几何级增长。郑翠萍几乎垄断了福州一带的汇钱网络。这是个讨巧的事—由于给福建华侨减少了很多麻烦,“萍姐”的口碑越来越好。( o# i% x# P8 `6 U* C" i7 W
# ^( _- |5 b6 T5 ^+ |
另一方面,郑翠萍开始借钱给那些付不起偷渡费的华人。美国警方查实,郑翠萍每年收取高达30%的利息,偷渡者们为了还钱不得不长时间在郑的店里打工。2 N( {! q! I; `. f9 x
0 N4 h! w* H( g1 z9 ~9 R* n( w9 W! d 到了1980年代末,唐人街无人不知“大姐萍”,几乎每一个福建人都向郑翠萍借过钱。郑翠萍花了1万美元买下了一幢房子用来招待福建同乡们,这里很快成为了人口走私的中心。1 g# n; g! C# i9 e0 m
4 p3 T( \' m% c/ q1 u8 I/ h 那个年代纽约唐人街都用现金交易,没有人清楚郑翠萍到底积累了多少金钱。
' z& N; m. h8 ], C! G9 d1 O1 X+ W# |0 U; @. O" D, ?" N
不能把郑翠萍的成功完全归咎于她的精明和勤奋,在她积累财富的高潮期恰逢美国移民政策松动和中国改革开放试行。1988年到1993年是中国偷渡美国的黄金时期。对财富的梦想刺激了很多中国人走出国门,而偷渡成了其中一个方式。到20世纪中叶,中美之间的偷渡产业规模高达30多亿美元。. b; z6 [+ N5 x/ K+ S8 r
( Z) Z8 w3 K4 o* [
郑翠萍只是恰好搭上这艘渴望财富的大船,并牢牢扼住了机遇的绳索迎浪而上。尽管这浪潮最终把她带进了监狱。
' o+ r+ B# B# [( L4 N# l
$ j7 h3 x" l( S* @4 j3 V 郑翠萍同其他希望在这场移民狂潮中牟取暴利的投机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她开始把赚来的钱回流到福建,试图把自己经营成一个慈善家而不仅仅是一位蛇头的形象。她在家乡盛美村建造了村里最大的房屋,一个四层的黄白色建筑物,每一层都有阳台,屋顶上还竖着醒目的宝塔。这座华丽的建筑更加刺激了同村的人对美国的向往,甚至把此作为发家致富的唯一出路。盛美村为此开办了一个专门教小孩英语的学校。
4 n w$ d, A9 R6 o6 e5 ^* x" H) C* c: ]: D9 J3 P; j: l* Y
亭江华侨联合会主席郑廷勇亦是在1990年代经郑翠萍帮忙出去。他记得那时候邓小平刚刚提出改革开放,“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题词还醒目地刻在马尾区政府的大厅墙壁上。郑廷勇提及邓小平不无感念,“邓小平说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改革开放的信号被沿海的福州人民接收到,这里的人们从先辈开始便不断离家远行拥抱广阔的世界,“我爷爷那辈就出去了。”郑廷勇说。* n5 E( r. ?% e# ]2 j5 P
+ u' U* {& @" J' R3 [$ K
折戟“金色冒险号”
$ O: ^! B6 D! X+ z8 j" e
" Z3 x5 A2 @$ V: B6 B$ R/ q( d! ^% y 郑翠萍深知这种对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望。她野心勃勃地不断建构自己的偷渡王国,对财富的追求从未因已有的成功而止步。. d M5 D" V& O7 }4 F! w
% I) ^( i6 F8 t& ?: M5 ^) T
现在也无法确定郑翠萍是被迫还是主动与福清帮老大郭良琪合作偷渡生意的。不可否认的是,与福清帮的合作将郑翠萍的偷渡生意推到顶点,同时黑社会色彩浓稠的福清帮亦使得郑翠萍难以脱身。# J* u: @. G/ B
7 O6 f2 I" k, t& E9 h
从福建偷渡到美国的郭良琪首先开创了用船运偷渡至美国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艘货船每次可以装载几百人的偷渡客,每一个偷渡客需要交纳两万到三万的佣金。郭良琪运用自己在美国的黑社会网络,用快艇接应偷渡来美的货船,然后将偷渡者们送上海岸。7 P' F! u3 |5 k4 V& ]! {5 ^$ o
* w+ W! `" q7 ]- u; E+ }3 ~$ G) Z 船运模式的暴利显然对郑翠萍产生了吸引力。第一次与郭良琪的合作进展得十分顺利,福清帮负责用快艇将郑翠萍的人蛇送到岸上,人蛇上岸后,福清帮再用货车将他们送往位于布鲁克林的仓库里。1 \) @3 H8 `4 v+ e6 S I
$ B& c0 V/ f3 S; z1 m/ ^$ ~
1993年,郑翠萍和温玉辉等其他蛇头合作的货船行至肯尼亚的一个岛时发生意外,连同船上的三百多名人蛇被搁浅在岛上。温玉辉和郑翠萍决定去找郭良琪帮忙重新购买一条新船运送搁浅的人蛇。于是郭良琪找到了另一个台湾蛇头,由他帮忙从新加坡购买货船,作为交换,郭良琪包揽了快艇接应的工作且事后可以拿到很高的报酬。
^1 T0 |' B# | p6 H; A [# I0 m6 F6 x4 T
很快,新的货船来了。被搁浅的偷渡者们第一眼看到这艘船时有些不敢相信—船身铁锈斑斑似乎早就被废弃。有人担心这么小的船根本不能穿越大西洋,更别提还要搭载接近三百名的乘客。' ]& H% }/ { z3 K
3 W$ y7 Q# H9 B) f- s. n
但偷渡者们没有其他选择,要么继续滞留在肯尼亚要么冒险一博,很快大伙登上了船。蛇头重新粉刷了船头,又给船换了一个新的名字—金色冒险号。
5 d0 k9 ]) w9 e" `3 R! d: F. X+ @ ~8 `4 ]( n9 z M! ^3 z
当年乘坐金色冒险号的福州亭江镇东街村村民陈周钗,如今已经抱孙子了。他依然记得当年被告知到达美国时候的兴奋,“早上五点我们到了美国。”陈周钗回忆,“这趟行程总共花了127天,我每天都数。”短暂的喜悦很快被冲淡,冒险号停在公海等待快艇接应的两个小时以后,蛇头要求所有的人都跳海游到对岸。因为快艇不来了。; R. {/ S% U9 n0 J T! O, c7 [
7 a! ]1 U T" ` E2 y! r 6月6日晚上,悲剧发生了。几百人一起跳海的事件惊动了警方和美国社会。美国警方迅速出动,营救跳海的两百多位华人,最终10人死亡。当时的情形惨不忍睹,“我甚至能够听到他们身体蠕动时候软骨发出的声音,他们浮出海面,然后瘫倒在沙滩上,最后死了。”目睹这一场景的一名美国警察回忆。
# V+ J+ R! |7 u5 Y( a8 v& L$ m& `
% C$ s" J5 t" f5 U# Z! w 不久,福清帮的郭良琪、蛇头温玉辉等与金色冒险号相关的责任人相继被抓,证据很快指向了郑翠萍。此时的郑翠萍已经获得风声逃亡福州老家盛美村。$ r3 |0 j1 W2 Y2 Q, E. B+ e
% L% q' j* f: F& {* d2 [: f, q 最后的牢狱* A, j0 E* j) H5 F8 Q" O- X! Q/ K
2 [8 D' d. v7 p& T 2006年,乘金色冒险号的偷渡者召开新闻发布会,争取在美永久居留权。, c: w( M1 t) @ _1 Z6 W% ?
* |$ p7 r R7 M) v" J& A) e% I 金色冒险号并没有让郑翠萍的声誉受损,当地找她帮忙偷渡赴美的人依旧络绎不绝。郑翠萍用船不断地把村民送往美国,期间也出过意外。1998年,在她操控的一起人口走私行动中,偷渡者乘坐的船只在危地马拉海岸附近倾覆,14人溺亡。* x9 m+ b# l* y
_" I& q+ ]' J/ J6 r0 h
美国政府对郑翠萍进行全球通缉。郑翠萍通过假护照,频繁往返于香港、纽约和福州。美国官方资料显示,即便被通缉的几年里,郑翠萍依然成功地前往美国数次,她的丈夫和女儿还在纽约 。
/ m( D8 M; K. R. O6 t0 j2 M( `0 y, P
2000年初,一位驻香港的美国领事馆官员在整理一叠遗失在机场的绿卡时,看到了郑翠萍儿子的名字。他立刻联系了香港警方,警方认为如果郑的儿子在香港,那么郑翠萍可能会与其见面。
5 y8 C; K0 ~, G4 [. E2 K7 l& M3 C i7 q3 ~$ F
香港警方迅速进行部署,并以机场的名义发一封信函给郑的儿子,要求他去机场办理绿卡丢失的手续,但谁也拿不准究竟郑翠萍此时在不在香港。
2 |4 ?; g! |5 B) e5 D$ x }/ U( |# g; ?$ r
上午11点,一个矮胖的中国女人出现在香港机场,貌似在等人。警方确定这个女人就是郑翠萍后,将其逮捕,还在她身上搜到一本非她本人的伯利兹护照,一叠属于偷渡客的护照照片,以及用报纸包好的3.1万美元。郑翠萍在香港监禁了两年以后被引渡回美国。: s0 m ~) d) V; a
) d( c1 T- K1 ]& u! j
2005年,纽约法院开庭审理郑翠萍,这是郑翠萍自金色冒险号事件之后第一次公开露面。法院里挤满了记者和几十个从唐人街赶来的亲属和同乡。郑翠萍明显衰老了,头发由于长期没有打理已经从耳垂长到肩膀,夹杂了很多白发。她穿着一身黑色便装,“看起来太普通了,走在街上你都不会多看她第二眼。”在场的一个警察说。% d) N1 G E* \6 R6 E8 n: x
6 i" w7 j# f" w5 j6 Z6 c$ ~
美国政府找到了很多出面指正郑翠萍从事非法活动的污点证人,包括温玉辉、郭良琪等。一个福建女人说郑翠萍曾向她索要了高达4.3万美元作为帮她偷渡去美国的佣金,因为“萍姐”名气大,她答应了下来。# U6 _) S, f1 P4 e
5 E& {6 M% x" w! ]" m% a 这对郑翠萍很不利,她明显被大量的指控和法官的态度激怒了。法官宣判的那一天,郑翠萍不顾和律师商定的上诉计划,在法庭上发表了超过一个小时的自我陈述。在陈述的末尾她指着一个怀孕的公诉人说:“布朗小姐即将成为一个母亲,我祝福你。当你真正成为一个母亲之后你就会理解我。”' E# X1 I3 D0 \' D
) }0 C! l& n- e4 m k0 O/ z# Q, g% W
面对郑翠萍的自我陈述,法官对郑翠萍说:“你并没有被诬陷,你把中国人对美国的渴望变成了牟利的工具。”随后他宣布郑翠萍犯有人口走私、非法洗钱和绑架三项罪名,被判35年监禁。( X2 D, x5 J1 P
# j( p# i& c/ i, ]3 g. D* G. e( k 当宣判结果传到了郑翠萍的老家,许多村民甚至表白,若“萍姐”判刑,他们宁可每人代替她服刑一段时间。
" G( l7 P' J& j& n( A% ^# K. w; a& h* z
被判刑后郑翠萍一直坚持上诉,直到2010年10月,她放弃了上诉的希望。在给美国《侨报》记者李竑的信中,郑翠萍写道:“对律师我早已失去信心,我不再继续上诉,幻想有人会有正义感,有一日站出来讲实话。”
2 ~+ \1 K) Z: ?
# Q0 w; i) t( {& y 在狱中的郑翠萍身体一年比一年恶化,她胆固醇和血脂偏高,监狱内医疗条件差,导致郑翠萍曾两年内体重连减了17磅。2014年4月24日,郑翠萍因胰腺癌死在狱中。 9 q% g2 U- |4 Q' c
, ]; H: U6 ]0 V0 p
P.S.:说起来,上世纪美国的有组织犯罪几乎都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移民开始。查理-卢西安诺在美国统治黑帮几十年依然保持着意大利公民身份,他还是电影《教父》系列里迈克-柯里昂的原型。论移民,这应该是最牛逼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