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察眼、铁血网、央视新闻、中国军视网、中国军网
想必,很多人都曾见过那张志愿军浩浩荡荡跨过冰封的鸭绿江的照片!那张照片之中的很多人,永远没有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为了国家的崛起,这些先辈只能把他乡当作故乡!
他们走了,他们的背影永远停留在了那个最美好的时刻,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化作了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这个民族与国家的崛起之路。而鲜为人知的是,就在他们向东走进了冰天雪地之时,另一批人,也在向西方艰苦跋涉......
“鹰都飞不过的地方”,依然有人在抵挡黑暗!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海拔约4600米,在藏民眼里,那是连鹰都飞不过的地方,整个山峰全是巨大坚硬的砾石,几乎寸草不生;
这里一年有两季,雪季和雨季
从11月到来年的6月都是大雪封山
6级以上的大风一刮就是300天
温度最低时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
哪怕夏天最高温度也不超过5摄氏度
但就在这个地方,在这个四周都是悬崖峭壁的雪山尖上,有一座“云中哨所”——詹娘舍哨所!
2007年3月2日
3名战士遭遇雪崩牺牲在这里
他们的名字是
靖磊磊,23岁
王 鑫,25岁
于 辉,18岁
他们如果还活着,今天30岁左右
该已退伍回家了,小孩也该好几岁了
詹娘舍哨所没有水源,饮用水在每年的大雪封山前由连队送上山,生活用水则只能依赖大自然的馈赠。官兵们对这种恶劣的条件已经习以为常。大雪封山的8个月,他们每天至少扫一次雪,有时候更多。这期间,他们的物资要靠自己背上山,一去一回要5到6个小时,路程特别艰难。
战士们的巡逻路并不长,但却险象环生,尤其是冬季,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积雪越厚,道路越险。有时一条腿踩下去,半条腿都陷到雪里,如果不小心踩空就会掉进山谷。
海拔,在词典里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名词,然而在这里却有着与生命一样重要的特殊含义。
毋庸置疑,中国的“兵”,确实是这个世界上最苦的兵!有人说,环境如此恶劣,干嘛把哨所建在那里?为什么要把这些年轻的战士送到那么远又那么危险的地方去呢?有意义吗?
有!
因为,脚下站立的地方,叫中国!
因为,对面,就是虎视眈眈的印军!
因为,背后,有着13万万最亲的人!
当年,第一批进军西藏的解放军第18军的老军长,曾有这样一句话“你把西藏看成不毛之地,可帝国主义却从不嫌它荒凉,长期以来拼命往那里钻。难道我们对自己的国土反倒不如帝国主义热心?!”
是啊!中国沉沦的实在太久,这些人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亡国奴,深深明白,想要挺直了脊梁,就必须有人用燃烧自己的方式为这个民族提供冲破黑暗的光和热!
我为你开万世太平,你为我舞盛世霓裳
很多人都认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就是中庸,不属于战斗民族之列。但就是这个不被认为是战斗民族的民族,其所掌控的疆土从黄河流域的一个小部落发展到如今近千万平方公里,这些土地难道是朋友圈抢红包送的?
不!这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华民族历代先祖金戈铁马打下来的!东边是大海,南边是丛林,西边是高原,北边是冻土。
从古至今,华夏的对手单拿出来那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头,哪个不是善于征战的民族?但结果呢?他们如一阵旋风,看似威力无比,但一吹而过,什么都剩不下!
【一:向西千里】
1864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中,外有强敌,内存忧患。一位52的老人站在城墙外望着远处的漫漫戈壁滩,长叹了一口气说:“把棺材带上吧。”然后,就带领着这一支队伍义无反顾地一路向西出征。
他们要去的地方,是新疆。那个抬着棺材出征的男人,叫左宗棠。
转眼百年时光匆匆流去,摊开今天的版图我们会发现,如果当初没有左宗棠的抬棺出征,那么印度或者别的什么国家就可以把导弹部署在离嘉峪关只有200公里远的地方。
【二:向南千里】
1988年,共和国穷得不可思议。大多数家庭连肉都吃不起,温饱问题和饥饿折磨着好几亿人。而当时在离这片连温饱都没能彻底解决的土地千里之外的汪洋大海上,孤零零地突兀着几座礁石。
那个千里之外的地方,叫做南海。
以当时中国的海上运输实力,我们要去到这些岛礁比今天的中国海军去到亚丁湾护航还要难很多。对当时的将士们而言,这些岛礁是一个比南苏丹还要遥远得多的地方。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抛下妻儿老小。在周围千里只有一片汪洋的孤岛上,将士们要对抗的不止是台风和海浪或者是难以排遣的寂寞以及恶劣的生存环境,还要面对的是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
(这张照片所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国守岛将士们的执勤环境,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以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他们肯定想不到,在几十年后这些岛礁就可以被建设成海上工程奇迹,承担起整片海域的交通和安全责任,成为全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之一。
尽管到今天都有人在不停地反对称:“几个破岛而已,花那么多代价,牺牲这些人去守它干嘛?” ,但是有一天,当你觉得死亡和牺牲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时,你一定要知道这种安全感不是从在家里躺着就能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一群铁血男儿,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在千里之外给你挣回来的。
【三、大漠边关,开万世太平】
公元前119年春,这个民族的男儿以一种前所未有地态势聚集在了一起,他们脚下所站立的土地是繁华似锦的十里长安,而他们要去的地方,是漠北。两名年轻的将领统领着这些男儿:卫青和霍去病。
他们曾收复过被匈奴盘踞的河套地区以及河西走廊。然而匈奴每次受创之后,便退回漠北,等养足了生息之后,又再度突袭汉地,有时一夜之间就有成千上万农户惨遭劫掠,并将遇难者人头堆砌成所谓“京观”用于取乐。
于是,大风飞扬,军旗猎猎,这一群汉室男儿以一种毅然决然的心态,离开脚下繁华的十里长安,往漠北出征。点击下图即可快速关注“今日参考网”查阅更多精彩内幕!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明白,自己这一去,将再不能重返汉土。
但这一切,却意义非凡,因为正是他们的壮举,才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后来可以骄傲地喊出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一直到千百年后的今天,每当危难的时候,这句话都还会不断地被我们喊出!
正是这样的尚武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漫漫历史长河,在经历无数次灾难、无数次战争之后,依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堪称是人类历史的奇迹。
“夜光冷,刀锋寒。
斗酒扬鞭男儿行,
酒未醒剑气起,
碧血挥洒就丹青。
踏遍天下不平事,
扫尽人间魔魃魑。
迷离沉浮,斜眼看明月,
我自迎风高歌起。
自古英雄多奇志,
狂揽九州苍桑月,
欲化龙魄写春秋!
我们这个民族精神里的某些东西,真的是不容玷污的!
想想大汉帝国那些突入漠北千里的将士们,想想那些把日不落帝国的坚船利炮驶到全球所有港口的水手们,想想那些今天还在世界各地为世界警察的地位而战斗着的美国大兵们,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要把战士们派到那么远又那么危险的地方去。
因为他们去得越远,我们子孙后代所能享受到的生存空间和民族尊严就越多。南北相衔其衍千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将要去的地方还有更多更远......
也许要到几十上百年之后,他们牺牲的意义才会被广为认知。而也许到了那时,人们也早已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但没关系,将士不羡千金裘、男儿生当带吴钩。—— 守卫,才是男人最长情的告白!
这个民族的后来人始终会记得这些事,会记得这种精神,并且会永远把它延续下去,直到星辰大海!
没看够?更多好文在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