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社
【导语】问题并不是咖啡本身,而是一种叫做丙烯酰胺(acrylamide)的化学物质,它是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所形成的。美国政府机构依据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将丙烯酰胺视为可能的致癌物质。
美国洛杉矶法官近日裁定,各大咖啡业者必须在加州贩卖的咖啡产品贴上致癌警语。但每天喝一杯咖啡值得我们害怕吗?其实部分科学家和现有研究证据都指出,咖啡可降低罹癌风险。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专家乔凡努奇(Edward Giovannucci)博士表示:「最起码来说,咖啡是中性的。真要说起来,有相当的证据可证明咖啡有助于降低罹癌风险。」
美联社报导,近年来有关咖啡的科学疑虑获得了缓解,许多研究甚至指出,咖啡有助于人体健康。
【视频】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在2年前将咖啡移出「可能致癌物」名单,尽管他们说证据不足以完全否定咖啡可能致癌。
揭底“网红”丙烯酰胺
搅动消费者敏感神经,让咖啡陷入致癌风波的物质是丙烯酰胺,它到底什么鬼?是不是真如网文上说的那么可怕?记者采访了营养学和食品科学领域的专家。
致癌是物质属性与人体危害没必然联系 丙烯酰胺可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娄永江(宁波市食品安全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
这篇文章一下子把丙烯酰胺捧红了,但它并不是新鲜事物。
首先要说明的是,丙烯酰胺来源非常广泛,不仅咖啡,油炸食物中有,饮用水中也有。咖啡在高温烘焙中产生了这种物质,就像油炸食物一样,当温度超过120℃,食品中不可避免产生了丙烯酰胺。
此外,丙烯酰胺具有致癌性,只是说明了这种化学物质的属性,并不代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就像盐一样,具有中等毒性,但它对身体有正相作用,如果不吃盐肾脏功能受影响,吃多了会得高血压,这是物质属性,与实际人体危害没有必然关系。同样道理,丙烯酰胺也是如此。
此外,丙烯酰胺是可以通过代谢作用排泄出体外,再加上致癌需要一定的摄入量,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决定喝咖啡不可能喝出癌症,消费者不必过于恐慌。
目前的问题并不是咖啡本身,而是一种叫做丙烯酰胺(acrylamide)的化学物质,它是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所形成的。美国政府机构依据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将丙烯酰胺视为可能的致癌物质。
日常生活中要想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
可以通过这么几个方法:
1.平时在家里做饭的时候,注意温度不要过高,比如像爆炒就是一个应当减少的烹调方法,再有炒菜前也可以稍微焯一下。
2.均衡饮食,食物多样从而减少丙烯酰胺含量过高的食物摄入。
3.另外做面包的时候可以考虑少放点糖,避免外皮颜色过深。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布鲁斯‧李(Bruce Y. Lee)博士说:
「一天喝一杯咖啡,罹癌的风险可能并不是那么高,且应该不要改变你的习惯。如果你每天喝很多杯咖啡或者喝很烫的咖啡,这就是你应该要考虑少喝的原因之一。」
👉优品推荐【请滑动并点击标题查看】
👉工具之王: 多功能百变神锯
详情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2022-04-26 17:12
2022-03-03 17:18
2022-03-02 18:30
2022-02-25 17:53
2021-07-14 16:30